用細心、真誠、專業筑起安全防護網——記建設集團上海莘莊項目安全員堯勇剛
堯勇剛,在我剛剛進入集團的時候就耳聞關于他出色的安全管理能力,只是那時候沒有緣分遇見其人。
今年年初調入上海莘莊項目,一打聽才知他就在這個項目。我欣喜若狂,終于有機會向他學習了。
外表樸實,帶著個眼鏡,皮膚有點偏古銅色,話很少。這是我見到他的第一印象。
“作為項目的安全管理人員,保證項目零安全事故,不僅僅是靠嘴說出來的,更重要的是要靠腳走出來、靠眼看出來、靠完善施工安全方案做出來的。”這是我和他近一年接觸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話。工作上,他的執著和認真,對同事的關心與指導,也讓我更深切體會到他這句話的內涵。
超前管理,把風險考慮在前面。雖然他不是項目技術員和施工員,但經常能聽到他和技術員、施工員探討項目的施工工藝及技術。由于熟知項目施工工藝及技術,在下一道工序未施工之前,他能準確地分析施工中可能存在的風險或危險源,并與施工技術人員提前采取應對措施。這既保證了項目的安全生產,又保證了安全生產不與施工相沖突。
“作為安全管理人員,心一定要細,對于安全上看似不起眼的細枝末節,我們不能有絲毫馬虎和麻痹,否則就可能付出沉重且永遠無法彌補的代價”。他深知安全生產的主要載體之一是人,要做到安全管理,“防”字當頭,必須首先做好“人”在安全生產中的行為防范工作,要讓他們明確安全責任、提升防范意識、知曉安全生產知識等,而這些關鍵都在于平時的教育。因此他每天巡查施工現場時,見到施工人員講的最多的是安全知識,傳授最多的還是安全知識。
“沉”下去工作,做施工人員的“貼心人”。每一個施工人員進場后,身份證需交到項目安全管理部門做實名登記。他在做實名登記時,施工人員的個人信息也就在他腦海中了。重復記憶加上每天巡查施工現場都能和施工人員打照面,他能快速準確地叫出施工人員姓名。
經常會有施工人員向其請教工作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,他即使再忙,都會耐心、細致地幫人解答,做到“來者不拒”。隨著與施工人員打交道的次數多了,施工人員都與其成為了朋友。
施工現場的安全管理是動態的,今天進行的安全防護,明天可能又要拆掉再施工。為了避免重復拆裝,浪費資源,他經常與施工人員商討可行的防護方案。讓方案即方便施工人員干活,又能形成長效防護。
也因如此,施工人員也“幫”著他管安全生產。經常有施工人員向他反映不安全的地方,小的安全隱患他就自己當場動手治理,大的安全隱患就當即安排進行整改治理。
他常說,現在工作能得心應手,不僅得感謝集團對年輕人的培養,讓他有機會先后在橋梁、道路、廠房、商品房、寫字樓等類別的項目進行歷練及學習,也得感謝在工作中,施工人員的配合和幫襯。
過硬的專業知識,廣博的知識面。因為我從事安全員工作實踐經驗缺乏,每當在巡視現場碰到質量或技術方面的問題,向其請教,他都能細細道來。從腳手架搭設到高支模,從消防管理到臨時用電,從鋼筋機械、圓盤鋸等中小型機械到塔吊、施工升降機等大型機械,從基礎施工到主體結構,從二次結構到設備安裝,從安全內業資料到施工現場安全管理,從安全教育到文明施工管理,每一個分部分項工程涉及的規范、參數等,他都能深入淺出地向我解釋。
與他聊天,問及他工作以來收獲最大是什么時候?他認為是2010年7月剛從學校畢業后,在集團兩港公路大治河橋項目部工作的兩年半時間。
一是集團有“傳幫帶”傳統,能師從宋保國同志。宋保國同志處處以身作則,言傳身教,手把手地教導他,他就像破土而出的幼苗拼命吸收陽光一樣,讓他技術有了長足進步。
二是項目地處偏僻,交通不便,他的興趣愛好較少,繁忙的工作之余,都基本用在學習上,浮躁的心也得以沉靜下來。這也使他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,至今受用。
現在的他,不僅學習新的安全生產管理和技術,學習國家和地方新近頒布的有關安全生產方面的法律法規。而且還緊跟時代步伐,不滿足于學習本專業知識,涉獵建筑業最新的技術和工藝,如建筑信息化管理、BIM技術應用等。“新時代,哪里都需要一專多能的人才,什么都要多學學,多了解。”
嚴格要求自己,時刻汲取理論營養。在他的辦公桌上放著三本書,一本是《做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》,另外兩本是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第一卷及第二卷,這三本書他經常翻閱。
“雖然我現在是黨員發展對象,距離成為正式的黨員還有一段時間,但不管何時成為正式黨員,都應該明白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的標準是什么、要求是什么,如果連這些標準、要求都不知道,合格的黨員都算不上,更別說成為優秀共產黨員了,所以我要看《做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》。而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更是理論學習的需要,毛澤東時代能以馬列主義建立新中國,新時代我們也可以從《習近平談治國理政》里吸取營養管好安全生產”。(李鵬飛)